盐城市人民政府

日期 : 2024-01-20 23:35:06 |   作者: 产品中心}

产品描述

  现将《盐城市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振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纺织产业是我市传统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由纺织、化纤、茧丝绸、毛绒、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印染和纺织机械等行业构成的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在推进工业化和外向化、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市纺织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优、实力不强,产业高质量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适应新的形势,应对新的挑战,构筑新的优势,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由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的跨越,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限为2009年到2011年。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实施纺织行业调整振兴规划纲要以及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高端化和产品终端化为追求,以扩大产业总量和优化产业体系为主线,强化项目建设和技术创新,稳定提高传统行业,加快发展新型纤维、高档面料、产业用纺织品和家用纺织品、品牌服装等高的附加价值行业,拉长做粗产业链条,形成专业化分工程度高、配套协作能力强的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加速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品牌经济,全方面提升纺织产业整体实力和纺织企业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力,通过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现代纺织基地。

  1扩大总量规模。到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规划期内年均增长22.2%,占全省纺织产业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7%提高到8.6%;实现工业增加值250亿元,年均增长21.8%;纺织品服装出口10亿美元,年均增长29.5%;三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纺织类投资300亿元。

  2优化产业体系。到2011年,棉纺织业占纺织产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0%,比2008年下降10个百分点;半成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例由目前的7:3调整到5:5。推进产业集群,到2011年,形成2个总量超100亿元、4个总量超30亿元、4个总量超20亿元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到2011年,全市年出售的收益超5亿元企业力争达5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20家,超20亿元企业5家,大力培育超50亿元企业。

  3提升装备水平。运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加快信息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应用,促进产业向高端环节延伸。提高先进技术装备比重,全行业60%以上的主要设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和精梳机比重达75%以上,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4提升产品档次。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无卷化率、无结头纱、无梭布和精梳纱的比重提高到65%、90%、80%和70%,化纤新型差别化率达40%,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及应用取得显著进展,新产品产值率达20%以上。

  5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力争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3家,切实提高研发投入占产品营销售卖收入的比重。大力度推进品牌建设,培育和引进5个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等最终产品品牌以及优质纱线、高档面料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力争创建2个中国驰名商标,创建6个江苏省名牌和省著名商标。

  6促进环境友好。到2011年,纺织产业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废弃物排放量显而易见地下降,单位综合能耗逐步降低,万元工业产值能耗0.08吨标准煤,比2008年下降15%。

  1棉纺织行业。稳定提高棉纺,更新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推广应用清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等先进设备,发展新型纺纱技术,积极运用涡流纺、紧密纺等新型工艺,减少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传统纱线生产能力,提升产品档次,扩大色纺纱、竹节纱等特种纱生产规模,积极开发新型、混纺花式纱线。加快发展高档织造,大力推进织机无梭化,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新型材料,合理配置高速电子多臂和高速电子提花等装置,扩大多种纤维混纺面料、交织面料、提花面料、高档防羽布、牛仔布系列特色面料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开发各种产业和装饰用面料、功能性整理面料。通过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产品结构最丰富、供给能力最强的优质纱线和高档面料制造基地。

  2化纤行业。以现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大产能扩张和产业整合力度,提高生产水平,形成大型化纤企业和生产基地。适应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差别化纤维、非棉天然纤维、再生资源纤维及新一代多功能、高仿真、超细旦、混纤丝等高的附加价值聚酯短纤及长丝,开发仿真丝、仿羊毛等高档面料一条龙产品。扩大粘胶纤维生产能力,并加大后续产品研究开发力度。积极发展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和导电纤维、抗菌纤维等功能性纤维。加快大豆蛋白纤维、聚乳酸纤维、炭素纤维和芳族纤维等高技术纤维、生物质纤维材料和多功能、复合型差别化纤维的开发及应用。充分的利用棉绒、秸秆、麻杆、棉杆等农作物副产品以及竹子、速生林和其他植物秸秆的资源优势,推进可再生、可降解生物质纤维的产业化,提高纤维素纤维的比重。

  3印染后整理行业。以盐城生态染整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加快印染后整理行业发展,做粗纺织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辐射能力。积极开发和采用抗皱防缩、防霉、抗静电、阻燃、仿真、多种纤维复合染整等特种印染后整理新技术,提高服装面料的质量和档次。以满足出口服装面料需求为目标,大范围的应用电脑花型设计、电子分色、电子制版、电子调色和电子控制管理系统,大力推广高品质、低能耗、低污染的数字印花等新型印染技术。注重软技术的配套引进,提高天然纤维后整理技术、化纤仿真技术、多种纤维复合染整技术、功能性后整理技术水平,提高天然纤维抗皱免烫、纯棉超柔软、舒适性针织物等各类面料的后整理水平。注重印染环节的环境保护,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和能力,积极应用新型染化料和助剂,鼓励印染企业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大幅度降低工业用水的消耗量。

  4茧丝绸行业。切实改变我市茧丝绸行业以原料初加工为主体的行业格局,在改善和提高缫丝质量的同时,大力突破丝绸制成品。以面料开发为突破口,提高丝绸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努力形成高档真丝、仿真两大系列产品。全力发展改性真丝、膨体弹力真丝和新型复合丝,实现含丝原料的系列化和功能化,开发具有抗菌、抗霉、除臭功能的共混纺丝产品、各类绢丝混纺丝和花色丝等。开拓非丝纤维在丝绸产品上的应用,发展棉、毛、化纤与真丝交织、复合、包缠、混纺的新型高档丝绸面料。积极发展丝绸成衣。

  5服装行业。推进服装行业扩大规模、提档升级,培育和引进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以品牌带动行业发展。大力培育中高端设计人才,提高服装设计开发水平。引进自动裁剪机、电脑平缝机、立体整烫机等先进设备,积极采用服装面料自动监测评价系统、服装虚拟图形系统、电脑控制的挂传输系统、产品自动立体仓储系统等先进的技术,提升服装生产水平。优化服装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各类职业装和休闲装,采用新原料、新技术发展针织服装产品,以适应不一样的市场需求。

  6产业用和家用纺织品行业。适应国际国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快速推进我市纺织产品终端化,大力推进产业用和家用纺织品发展,迅速形成我市纺织产业新优势。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发展环保、农业、建筑工程、水利设施、交通运输、医疗卫生、航空航天、国防建设等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加快发展栽培基材、土工织物、蓬盖类材料、过滤材料、保健材料、防护材料、骨架材料、运输工具内装饰材料和国防用新型材料等。近期重点做大做强汽车内装饰布、过滤材料等产业用布,扩大规模,提升质量,相关企业应热情参加行业标准和规范的修订,抢占细分市场的制高点。家用纺织品重点发展日用消费类和休闲类产品,形成从原料到成套产品,从研发、制造到销售的完整体系。建设家用纺织品研发平台,开发生产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文化渊源的高品质配套化家纺产品,加强品牌建设,培育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于一体的具有品牌的知名产品。

  以纺织产业重点环节为突破口,以拉长做粗纺织产业链为重点,以大市区为中心,重点建设四大产业园区和四大专业市场,积极培育十大纺织产业集群和十大纺织特色镇,最终形成盐城纺织产业集群式总体空间架构。

  1四大产业园区。(1)悦达纺织科技园。加快园区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应用世界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瞄准国内外纺织品高端市场,重点发展高档纱线、高档面料、家用纺织品、服装、特种纤维、汽车内装饰布等产业用纺织品,到2011年,力争建成国家级产业用纺织品研发和制造基地,园区经济总量达到30亿元。(2)盐城生态染整工业集中区。抓住长三角发达地区纺织产业体系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技术上的含金量高的染整项目,迅速形成规模。合理调整全市印染企业布局,新上印染项目必须全部进入集中区。积极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生态印染后整理及配套的新型染料助剂,初步建成苏北地区最大、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印染及高档面料生产基地。到2011年,盐城生态染整工业集中区经济总量达到30亿元。(3)大丰(上海)纺织工业园。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全方面提升园区形象,发展高档纱线、高档针梭织面料和服装,继续做好与上海的产业对接,将园区建设成为我市接轨上海接受上海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到2011年,园区经济总量达20亿元。(4)澳洋纺织科技园。在重点发展粘胶纤维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后续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初步建成全国最大的粘胶纤维系列新产品研发和生产加工基地。到2011年,园区经济总量超100亿元。在做好上述四大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盐台纺织工业园建设,引进台湾知名纺织企业进入我市投资,使我市成为台湾纺织资本重要的投资集聚区。加快射阳闽豪科技园等一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内的以纺织为主体的区中园以及纺织特色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2四大专业市场。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构建四大纺织品专业市场,大市区建设以白马商城为核心的城北纺织品市场和棉花交易市场(含大丰港区进口棉储运中心),在射阳建设面料交易市场,在东台建设家纺类纺织品市场。到2011年,四大纺织专业市场实现交易额60亿元。近期重点建设城北纺织品市场,以白马商城为依托,全力打造集纺织服装交易、展示、仓储、物流、加工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纺织品交易市场,增强市场对产业的带动能力。

  3十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的有关企业的积极性,提高纺织产业集聚区的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水平。加强龙头企业建设,配套完善服务体系,健全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重点培育和壮大悦达纺织产业集群、阜宁澳洋化纤产业集群、阜宁过滤材料产业集群、射阳临海高档染整产业集群、亭湖盐东棉纺织产业集群、东台富安茧丝绸产业集群,到2011年,阜宁澳洋化纤产业集群和阜宁过滤材料产业集群实现经济总量超100亿元,其它四大产业集群实现经济总量均突破30亿元。积极培育东台许河家纺绣品产业集群、建湖庆丰特种纱产业集群、大丰新丰纺织产业集群、射阳盘湾纺织产业集群,到2011年,四大产业集群实现经济总量均突破20亿元。

  4十大纺织特色镇。培育和扶持10个以纺织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镇加快发展。东台市富安镇重点建设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高等级白厂丝、丝绸成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建成中国茧丝绸名镇。东台市许河镇重点发展各种棉、丝绣品,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增加出口,提升江苏家纺绣品名镇实力。东台市安丰镇、大丰市新丰镇、亭湖区盐东镇、盐都区郭猛镇重点发展以生产优质棉纱、棉布为的棉纺织业,盐东镇力争成为中国棉纺织名镇,其它镇成为江苏省棉纺织名镇。射阳县海通镇重点发展纺织和服装,建成江苏省针织服装名镇。大丰市万盈镇、建湖县庆丰镇、响水县小尖镇重点发展优质混纺纱线、棉布、色织布、特种纱、家纺等产品,除庆丰镇已经成为江苏纺织名镇外,其它镇都要建成各具特色的江苏省棉纺织名镇。到2011年,3个镇纺织业总量实现30亿元,3个镇实现20亿,4个镇实现15亿元,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均达50%以上。

  (一)加强项目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江苏沙印集团(射阳)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高档服饰面料项目,江苏六甲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高分子碳纤维生产线项目,悦达纺织集团高档面料、家纺及服装项目,江苏华宝纺织有限公司5万锭牛奶纤维纱生产线万锭竹纤纱生产线项目,江苏金昉纺织集团高档针织家纺项目及紧密纺项目,阜宁澳洋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粘胶纤维项目及3万吨高性能有色纤维项目,建湖鸿基科技股份公司高档全精梳紧密纺项目等一批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纺织类重大项目建设。同时每年实施一批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加强技术改造。鼓励和引导各类纺织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设备档次。重点抓好年开票销售在5000万元以上纺织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实施“千企千万”工程。积极做好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过程中的跟踪服务工作,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促其能够及早竣工投产达效。做好产业招商。认真分析研究国内外发达地区纺织产业调整和产业转移的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的产业招商,大力引进符合我市纺织产业发展方向、能够迅速扩大我市纺织产业规模和产业实力的重大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好项目建设,同时储备一批投资超5亿元以上旗舰型、基地型项目,为盐城纺织产业新一轮加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技术创新。抓好企业技术进步。重点抓好纺织企业的技术中心建设。完善振阳集团、宏大集团和东华纺织公司三家省级技术中心,提高新产品研制能力。悦达纺织集团创建省级技术中心,并力争在规划期内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同时亨威集团、双山集团、金昉集团、华宝集团、富安茧丝绸公司等企业积极建设省级技术中心。加强产学研联合。支持和引导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有关高等科研院校共同建立新材料研制中心、面料技术开发中心与推广中心、新产品设计中心等,探索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快纺织产品更新换代。推进技术升级。鼓励和扶持低污染、低排放、零排放及对环境保护有较大贡献的技术和工艺的研制与应用。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严格限制和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环保不达标的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量。

  (三)发展品牌经济。鼓励和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选择一批基础好、有特色、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的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增加品牌创建和推广投入,不断挖掘品牌的文化内涵,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重点抓好国家级和省级名牌创建,悦达纺织集团在精梳纱线已获得中国名牌的基础上,家纺产品也要力争创建中国名牌或驰名商标,服装类产品力争创建一到两个省级名牌。积极引进国外知名品牌以及报喜鸟、七匹狼等国内知名品牌进入我市,全面提升我市服装产业形象,鼓励面料等中间产品生产企业与国内外著名商标品牌配套发展,支持有实力的品牌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进行品牌并购和品牌推广。通过努力,全面推进我市纺织产业的品牌化,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做大做强江苏悦达纺织集团、阜宁澳洋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德赛化纤有限公司、江苏亨威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重组。整合现有的企业资源,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兼并重组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以及区域范围内的周边企业,形成集团化发展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与跨国公司或国际产业巨头进行合作,进入其产业链分工体系。同时支持国内大型企业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企业来我地并购纺织企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实施重点项目和技术改造,扩大企业规模和实力,通过自身实力的提高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围绕产业链的拉长做粗,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进行配套发展。增强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大力度培植品牌,特别是最终产品品牌,以技术进步和品牌带动相关企业,促进企业发展水平质的提高。

  (五)提升生产性服务能力。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市场信息平台、企业融资和担保平台、质量标准及检测平台、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平台、技术与人力资源培训平台等生产性服务平台体系,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全方面的公共服务。加快专业市场建设。重点建设以白马商城为主体的城北纺织品市场,完善和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尽快形成规模,切实帮助解决市场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地方纺织企业和产品进入市场。加快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包括交通、通信、仓储在内的现代物流业,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物流设备,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功能齐全、快捷方便、有序高效的物流体系。加快发展纺织创意产业。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地方高校为依托,大力引进国内外专业科研机构,积极培育纺织创意企业,为企业提供企业策划、品牌推广、产品设计打样等服务,积极发展纺织会展、流行趋势发布、新品大赛等不同形式的创意活动。

  切实做好规划纲要落实工作,保证规划顺利实施。健全规划体系。各县(市、区)要根据全市纺织产业发展振兴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和制定纺织产业发展振兴行动计划。各重要节点,特别是专业园区、产业集群和纺织特色镇,要编制和完善自身的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产业发展振兴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市相关部门参加,研究解决事关产业发展振兴的重大问题,加强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实施动态监控。建立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规划纲要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依照国家和省纺织产业政策变动及规划实施情况,对规划目标、发展重点、产业布局等,按相关程序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规划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打印关闭